“5G场景,创造无限商业可能”论坛举办,共同探寻5G技术与应用未来之路发表时间:2020-09-09 16:24 9月9日,在第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召开首日,2020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5G创新应用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行业专家齐聚现场,以“5G场景,创造无限商业可能”为主题,就5G技术如何带动应用和创新展开交流与探讨。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和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主办,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5G产业协会、深圳市信息行业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和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谭维佳主持,共吸引约100人参与。 论坛现场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在致辞中讲到,8月16日,在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第一次推出了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展,给工业界展示了新一代信息通信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协同。本次论坛也是集群与光博会光学产业在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应用上的互联互通。集群就像联盟的联盟、平台的平台,通过集合各种协会、联盟和骨干企业参与交流,共同实现创新引领,打造协同生态,在产业链上下游发力。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毕亚雷秘书长致辞 本次5G创新应用论坛分别邀请到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委会委员、深圳市汇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樊永辉,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赵毓斌,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季楠,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磉,深圳华大智造云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李金福,南方电信规划设计院网研中心经理岳胜,围绕5G技术与应用探索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委会委员 汇芯通信技术首席架构师樊永辉作报告 汇芯通信首席架构师樊永辉以《5G通信与应用》为题,他指出,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基建信息网的建立,5G是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阶段5G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表示,虽然目前基站处于领先地位,基带和收发器进步比较快,但射频器件、射频滤波器和射频芯片是5G通信产业链短板,实现射频器件技术与市场突破是国内企业的挑战,也是市场机遇。未来,智能经济是5G应用的巨大机会,5G通信赋能智能经济,5G应用有助于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社会。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赵毓斌作报告 5G技术是智慧海洋的信息纽带,赵毓斌副研究员在报告中解读了5G海洋携能通信技术,他认为水下携能通信是海洋能量传输的最后一米以及数据传输的最初一米,可通过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解决频率分裂、衰减、波动等技术挑战,远距离海陆协同的携能信息传输架构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吉阳智能董事长阳如坤作报告 吉阳智能阳如坤董事长分享了主题为《用数据打造极限制造,锂电行业工业互联实施的价值》的演讲,他认为动力电池在中国很快会成为万亿产业,制造难度和规模都比较大。基于科学认识电池制造技术,制造必须与电池原理、材料深度融合解决安全、质量、成本等关键问题,实现极致质量制造。谈及电动汽车刚需,他表示,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达到行业临界点,实现刚需突破,其突破点在于制造安全和成本。 立体通技术副总裁季楠作报告 立体通季楠副总裁在报告中解读了三维互联网在5G应用场景中的新探索,他认为,随着三维图像采集技术、裸眼3D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3D需求的持续增加,且由于三维互联网空间坐标信息更多和信息覆盖更全面的特点,5G时代,三维互联网将成下一个风口。他表示,三维应用可满足大众观影、游戏、直播、社交等多种三维场景体验,发展三维互联网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南方通信副总经理肖磉作报告 南方通信副总经理肖磉从服务商的视角分享了5G+智慧交通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随着文本时代1G,到语音时代2G,再到万物互联5G时代的不断迭代,智慧交通也经历了从1.0到3.0的演进与发展,5G将给智慧交通3.0带来新的市场和机遇。5G/物联网为车联网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可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5G+AI技术助力前后端智慧化交互,实现平台类脑化,推动交通系统变革。据他介绍,5G三大应用场景是智慧城市、智慧港口和智慧机场,人、车、路智能协同带来更多选择。 华大智造云影医疗研发副总监李金福作报告 云影医疗研发副总监李金福就远程超声如何助力5G智慧医疗建设展开了论述,通过其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核心算法技术,可实现医生在专家端异地远程“探头操作+实时调参”,经由网络通讯信号,对病人端超声机械臂进行控制。他表示,5G支持下的机器人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已在医疗机构多场景下得到应用,未来将继续推动智慧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依托创新技术,助力5G智慧医疗业务发展。 南方电信规划设计院网研中心经理岳胜作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来推进的必然趋势,南方电信规划设计院网研中心经理岳胜在报告中指出,智慧教育目前存在高速互联、面向服务的计算、科学决策、透彻感知、实时控制和便捷服务等需求,5G能力可支撑智慧教育的多样应用,包括校园智能化系统、智慧教室、教育资源池、智慧图书馆、沉浸式教学等。 |